2017年至2018年,市安委会组织相关单位,在本市危险化学品单位、人员密集场所、建筑施工项目、生活垃圾处理设施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、“两客一危”企业,矿山、非煤矿山及尾矿库等7个行业领域及涉及城市运行的水、电、气、热和公共交通等13家国有企业、11家市属公园开展了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,初步建立了全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标准体系,建成并运行全市统一的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平台,基本摸清了部分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源,探索形成了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推进机制。
2019年5月,市安委会正式印发《北京市城市安全风险评估三年工作方案(2019年-2021年)》, 以城市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为基础,通过三年时间,在本市建筑施工、市政、交通、商务、文化、旅游、危化、工业、体育、园林绿化等10个重点行业(领域)开展全覆盖的安全风险评估工作,进一步夯实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基础,不断完善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标准体系,有效评估各类安全风险,深入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,切实增强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化解能力,全面提升城市安全风险防控水平。
重点考虑了以下方面:
一是坚持标准先行。完善已发布的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标准,编制新增行业(领域)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及安全风险源辨识建议清单,健全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体系,为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风险评估提供标准依据。
二是三步走实现全覆盖。2019年重大活动多,且涉及市、区两级机构改革,计划完成已有标准行业(领域)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评估及分级管控工作。2020、2021两年完成新制定标准行业(领域)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评估及分级管控工作。
三是强化重大安全风险的防范化解。针对重大安全风险源,要求各部门、各区完善重大安全风险联动机制,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制定、落实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措施,完成重大安全风险源“一对一”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工作。
四是推动风险管理常态化。通过开展风险评估、控制、定期动态更新等工作,进一步提升各部门、各区、生产经营单位的风险管理意识和工作水平,使风险管理成为一项常态化、基础性工作,并不断引向深入。